整整6个月了

用了6个月的时间完成从没做过编码工作也完全不了解通信知识的学生到通信领域程序员的转变,不管技能方面还有多大的差距,起码这6个月的工作态度和努力程度得到大家的认可,给大家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回想一下,多少个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极不情愿地去公司加班;多少个晚上争分夺秒地解决问题,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还要保证第二天早8点前到岗。说不累,工作的挺开心,那肯定是假的。在如此付出的情况下,还要担心是不是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用频繁的加班来弥补工作效率的低下。担心自己是不是不符合岗位的要求,总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危机感,不断告诉自己要小心谨慎地解决每一个问题。由于完全没有做过软件工作,也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课程,有时还要被别人误解,在学校里读了那么多年书,怎么连这么简单的知识都不知道,的确6年里学到的可以用到工作上的知识还不如这6个月的多。记得刚进来的时候,连编辑、调试代码的工具都不会,频频弄出笑话来。不管这段时间付出了多少,得到了怎样的进步,都只是代表过去,现在要借助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公司提供的平台全面发展自己。

本来初六的晚上到深圳,初七就开始上班,连续工作了13天,今天想好好休息一下,却怎么也睡不着,早早就起床,打开了电脑,也许是为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高兴不已,呵呵。

|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5.00- 3票) Loading ... Loading ... | 归档目录:生活札记 | 标签: , |

入职3个月

今天突然打开卫星地图,鼠标不由自主地就点到武汉去了,然后就到了武汉大学,遥相呼应的行政楼和理学院楼,整齐的文科区新建筑群,曾经无数次穿梭其间的珞珈广场,还有物理学院,沿着物理学院门前的小路到了图书馆,再到通往梅园的小路上,邮局,小卖部,梅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了。如果不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我想我会努力呆在学校里面,做点轻松的事情,过着并不富足但是很惬意的生活。可能是工作很郁闷吧,突然怀念起学生时代的生活了,有一点伤感。呵呵,再也回不去了,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5.00- 3票) Loading ... Loading ... | 归档目录:生活札记 | 标签: , |

毕业倒计时

毕业了,要去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了,每到这样的时候总是很激动,很期待,甚至都盘算好以后要做些什么。很留恋在这里两年的生活,感谢导师,遇到好的导师是读研中最幸运的事情,呵呵。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第一年的时候的确是很茫然,选课,上课,考试,很没意思的生活,找工作也是很遥远的事情,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在这种空虚的环境中学会了玩电脑游戏,虽然玩的很差,但是没有比这个更能打发时间的事情了。第一年,实验没做,课程学的稀烂,自己的兴趣更谈不上,没有任何准备。

从找工作开始,真的感到了压力,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也就是在这种压力下生活开始变得有些积极了。找完工作,做实验,所有的事情都开始走上正轨。这最后一个学期很轻松,花了两天的时间重新找到了现在的工作,继续做了一个月的实验,接着边学习编程的知识边做论文,时间过的很快。

如果让我从头再读一回,一定只用2个月的时间把毕业需要的所有东西都准备好,然后其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当然那时不可能的,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真的领会了某位同学的签名档里的一句话,“人生没有草稿,需要一气呵成”。

|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5.00- 2票) Loading ... Loading ... | 归档目录:生活札记 | 标签: , |

2008年8月8日,这个日子不错

也迷信一回吧,希望这么吉利的报道时间能给我的职业生涯开个好头。

深圳,华为,软件,这些都是自己想象中的就业关键词,现在好像所有的事情都理顺了,就等毕业?
最近去天涯上的华为板块非常勤,想多了解一些这个公司。总是希望能看到正面的消息多过反面的,但是它们好像是旗鼓相当的,看到一个正面的,马上就有反面的。也许这就是这个极具争议的公司的真实写照,不管怎么样,希望到了那里后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走完了多灾多难的2007年,一直都想好好总结反思一下,但是总有点不敢回头看的感觉。其实07年都已经过去很久了,那些不好的记忆应该早点随风飘散的好。新的开始,08年,加油!

|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4.00- 3票) Loading ... Loading ... | 归档目录:生活札记 | 标签: , |

面试记

也许只是短暂的华为梦,因为违约的事情办起来实在有点麻烦,不知道能否办好,即使能也要很大的代价,不知道值不值,就像一些人在不停地讨论华为不尽合理的人事制度和薪酬体制值不值得那么多的有志之士为其“卖命”一样。
不管怎么样终于通过了华为的多轮面试,也算是对自己很长时间以来的努力的一个回报。这次能通过面试完全是第一面时的考官对我印象很好的缘故,因为他也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希望我能到他那边去工作,当然对我的评价就给的很高了。其实我对他所从事的工作一点也不感兴趣,今天又看了看Goolge的招聘要求,才发现自己一直都是在按照Goolge的要求在做。我甚至不知道他具体是做什么的,需要用C或者C++么,需要用linux系统么?可能是他太需要人了,不管怎么样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还是很高兴的。

二面的时候,12个人一个多小时,从头到尾我只说了三次话,每次都极其简短。不知道是怎么稀里糊涂地就过了,也许是二面的考官参考了一面时的结果吧。从二面可以看出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太不擅长与人交流了。

对我来说,三面是最艰难的一关。一般人都是4、5分钟就完了,好像这一关只是一个中层的公司领导把把关而已,不怎么淘汰人了。聊了一个多小时,好像我的二面和三面都集中到了这里。逐一打消了他各种各样的疑虑。我的问题太多了,首先自己是学的微电子,课题做的是材料,自己又在学编程,并且还只是知道一点点皮毛的东西,而对这次应聘的硬件算法的东西只有一点点的了解,而且在简历中没有什么亮点。考官一直围绕着我简历最后的自我评价不停地问,那些都是自己想着写的,也没有任何夸大的地方,当然问不倒。最后他一直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我所学的东西与将来要从事的东西不符,知道不等于会做,还举了个考了驾照不一定会开车上路的例子,也许是他这个例子本来就不恰当,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这样反问着回答他的,“有谁不是为了开车子而去考驾照的呢?又有谁考了驾照而最终没有去开车呢?开着车子在一个小地方转久了,什么问题都能遇上,上路只是换个差别不大的环境而已。”最后让我问问题,问了他关于华赛的问题,仅仅只是感兴趣而已,没什么实际意义。后面的口语和心里测评当然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一直都没有选择武汉作为首选的工作地点,不喜欢光网络的东西。很想去深圳的总部,没想到他们希望我去杭州,说去杭州可以保证一面中所说的那工作,但是执意要去深圳的话就只能由他们分了,做什么还不一定。其实做什么都没关系,只是觉得既然他认为我适合做杭州的工作并且希望我去,应该有他的道理,也就没坚持。

不管能不能去,感觉这学生时代的最后一次求职还是很幸运的,也算为一年以来的求职过程划了个圆满的句号吧。

|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4.80- 5票) Loading ... Loading ... | 归档目录:生活札记 | 标签: , |